第一课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日期:2014-05-19] 作者:信息技术 次浏览 [字体: ]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

2.了解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3.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和它的用途。

 情感方面:

1.激发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学生认识到可以用计算机来辅助自己学习、生活。

二、教学重点

1.计算机的发展。

2.计算机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1.自学法。

2.问答法。

3.讲解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简单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

 

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

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

预期效果与备注

 

一、导入课题

我们这本书的名字叫“信息技术”,而大家的课表上课程名字叫“计算机”,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技术,它与计算机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学习了我们今天这课,相信你会对此有所了解。

二、信息与信息社会

信息与我们息息相关引出

1、提出两个问题

(1)    信息的概念

(2)    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2、找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

 

3、老师对相关知识做必要的分析讲解。

 

 

 

三、信息技术

1、提出两个问题:

1)、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哪5次信息技术革命?

 

2、找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

 

3、老师对相关知识做必要的分析讲解。

 

 

 

 

 

四、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1、  提出两个问题: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何时何地,叫什么名字?

2)、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发展到现在,一共经历了哪4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属于哪一代?现在同学们正在使用的计算机属于哪一代?

 

2、找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

 

2、  老师对相关知识做必要的分析讲解。并引出计算机发展趋势。

 

 

 

五、计算机的特点

 

提出问题:计算机有什么特点?

 

2、找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

 

3、老师对相关知识做必要的分析讲解。

 

六、计算机的应用

 

这次设计的问题,应该从实际中的应用入手,反过来问这属于计算机哪方面的应用,设计的问题最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贴近。

 

这样的结果就是让实际上升到理论的角度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让我们了解了计算机各种各样的用途,希望同学们不要把计算机仅仅作为一种娱乐的工具。

 

 

 

 

 

 

 

 

 

 

学生自己学习,从书中找到相应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己学习,从书中找到相应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己学习,从书中找到相应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己学习,从书中找到相应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学书上内容,思考回答相应问题

 

 

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生一般能够找到第2个问题的答案,但是对于第一个问题,书上没有答案,并且网上给出的概念也有很多种,提供其中的某种供学生参考,学生也能够自己给它下个近似概念。

 

 

 

 

 

 

 

 

这次的问题学生都能从书中快速的找到答案。但是对于一些发散些的问题,比如提到印刷术,可以顺便提到我国4大发明的有关问题,有的同学可能会回答错,那么提示大家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去网上查询,也能够呼应后面计算机应用这方面的内容。

 

 

 

 

 

 

基本上所有同学都能够回答提出的问题,而这几个问题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可作强调。

 

 

 

 

 

 

 

 

 

 

 

 

 

 

 

对有的相关数据做分析后能让学生感到相当的惊讶。

 

 

 

 

 

 

 

 

这个过程中或许会引发一些讨论或者争论,讨论越烈效果更好,因为有的事情并不是某一方面的应用。

        这节课的地位与主要目的: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并非一定要他们知道这些理论知识,但是完全不讲也不太合适,所以主要目的就是建立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他们认识计算机的作用远不只娱乐。

         这节课的设计思想:由于是理论课,而且有相当多的概念,所以学起来会相当的令人烦躁,本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兴趣,搞的不好会让他们对计算机失去兴趣,所以就设计成提出问题——自学——回答问题——教师点评这样的流程,让他们有主动性并且师生之间的交互性也强;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烘托气氛,比如可以叫同学们齐读某部分内容,可以强调分析某些计算机相关数据,引起学生惊讶好奇,要多举学生感兴趣和他们身边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