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日期:2015-11-06] 作者:物理组 次浏览 [字体: ]

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亚美体育物理组     刘曦萍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3)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解析:

重点: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

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

重难点突破:1、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本节的关键。通过适当的提问加以引导和小组内学生的相互讨论来完成实验的设计。

2、通过像能否在光屏上呈现来突破虚像的概念。

教学准备:

师:光电蜡烛(28对)、玻璃板(28个)、平面镜(28个)、白纸(28张)

生:刻度尺、笔、三角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新课引入 

一.创设情景,激趣质疑:

[课件]:播放“花瓶美女” 

师:原来瓶中的“美女”用的是我们生活中的镜子变的如此神奇。

师:拿起一面镜子镜子,表面怎么样?

这就是平面镜,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的成像特点

板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观看花瓶美女)

观察镜子

生:表面是光滑的,表面是平的。

(猜想)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魔术]

“吹不熄的烛焰”。(为学生验作铺垫)

学生:观察魔术 ,思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取一长方形玻璃,40cm×30cm,竖置于演示台上,一面正对着学生,取二根蜡烛,分别位于玻璃二侧,请一位学生帮忙,与我同时划燃火柴,学生与我同时“引燃”二根蜡烛(前面的蜡烛点燃,后面的没点燃),让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发现玻璃前后的蜡烛都“亮着”……,接着,台上那个学生做吹熄蜡烛状,结果无论如何用气吹,学生都发现,玻璃背后的蜡烛一直“亮着”……

(说明:本实验主要有二个目的,一是激趣,一是为“虚像”作个埋伏

师:火为什么吹不灭呢?(老师从另一边拿走未点燃的蜡烛)白纸放到像的位置能接收到蜡烛的像吗?谁来看看,合作一下。有像吗?(师把白纸放在蜡烛像的位置)这种能看到,但却不能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是虚象。[课件]  蜡烛成虚像的形成原理。

师:平面镜成像究竟有哪些特点?

先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小聪和小明的对话提示。大家互相讨论交流,设计好探究过程。 

教师问: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平面镜? 

教师问:怎么确定像的位置? 

学生答:这样既能看到像,又能看到平面镜的后面。 

学生答: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像的位置。 

学生发现蜡烛的像还在,后面那只蜡烛没有点燃,我们看到的是像。观察,认识“虚像”的概念。 

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

边实验边讨论

用平面镜作实验,用眼睛观察物与像的大小,用尺子量物与像的大小,有困难?

学生认识到用玻璃板做实验而不用平面镜做的原因。

多媒体课件演示探究过程。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 

A.像与物大小相等; 

B.像到镜面距离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C.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D.平面镜成虚像。 

可由学生进行叙述,教师再加以总结。 

结合实验时在玻璃板后面用屏幕接不到像的事实,使学生理解虚像不是光的会聚形成。 

结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反馈练习:1、2(出示课件)

⒈ 一个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先变大后变小

2.某同学的身高1.70米,站在1.2米高的平面镜前,离平面镜1.5米处,则他的像高 (  )米,他的像到他的距离是(  ) 米。

学生通过视觉和触觉感知虚像。

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原因 

教师:平面镜可以成虚像,那么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什么呢?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光的传播过程及成像原理。 

解释:以点燃蜡烛为例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 

物点发出的光射到镜面上,经过镜面的反射后,反射光线射入人眼。人的眼晴会认为光是从S'点沿直线传来的,S'就是S的像点。蜡烛由无数点组成,每一点在镜中都有一像点,所有像点就组成了整个蜡烛的像。 

结论: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让学生讨论、猜测几分钟。 

 

 

学生观看课件演示。 

四、平面镜的应用 

教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平面镜,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平常的平面镜有哪些应用? 

拿出潜望镜模型给同学观看,并让学生讨论、猜测潜望镜中光的传播路径。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潜望镜对光路的改变。

总结:平面镜的应用 

A.成像 

B.改变光路 

学生答:练功房中的平面镜。 

学生答:潜望镜。 

学生答:牙医用的小平面镜。

学生答:物体发出的光经过潜望镜多次反射,最后被射入人眼。 

五、小结 

同学们,平面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例如:平滑的桌面,平静的水面,平滑的金属面,它们都相当于平面镜。它们的作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风景。(多媒体课件再现“桂林山水”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湖光山色美如画,这些都是平面镜的魔力。 

 

学生:(本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平面镜的应用

1、像与物大小相等。                               1、成像

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成的是虚像

教学反思

这节实验课,自我感觉比较难以驾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验课,学生一旦动起来后,时间难以控制; 

2、学生难以理解为何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同时理解虚像的概念也是难点。

感觉到自己在本节课教学做的较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在于

一、成功之处

1、学生活动的时间比较充分,有动手的时间,同时也给予学生动脑的时间。

2、大部分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操作,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整堂课的思路比较清晰,课堂设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在学生存在问题(设计实验验证等距特点)时,能给予一定的指导。并不是老师一讲到底,让一位学生演示;通过玻璃板来找像,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5、在处理虚像这个教学环节时,让学生利用器材,摸摸镜后的蜡烛来感受虚像这个概念,学生较能理解。

二、不足之处

1、在学生提出验证等距特点的方法时,没有给予及时的点评,临场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2、没有强调点燃的蜡烛放在靠近学生这侧,要从镜前观察像。导致有部分学生从镜后观察。

3、让学生归纳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没有放开。

4、课堂气氛略微有些沉闷,学生有些拘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