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长学校 > 亲子共读 > 新闻内页

附小家长课堂|学会共情式教养

[日期:2023-10-24] 作者:德育处 李雪白 次浏览 [字体: ]

共情——最爱不过我懂你

共情,指感受他人的情感体验并积极回应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感同身受

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建立在互相理解上面的。当父母真正开始理解孩子,与孩子的情感产生共鸣,孩子的情感需求就会得到满足,心灵就会有所依靠。

因此,共情是每个父母应该学习的亲子沟通技能。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的伍新春教授将共情分解为五个步骤:

01 “

停下来面对孩子,在行为和心理上放下自己,有两层含义:

——放下手头正在做的事情,整个身心转向幼儿。当孩子在跟你讲述他的烦恼或者想要寻求你的帮助时,你应该把时间留给孩子,全身陪伴孩子。

——放下自己的情绪,放下自己的主观判断。调整自己的情绪,以便能够让自己能够客观分析和平和的应对。

02 “

即针对当下的事情,细致深入地观察孩子的动作、表情等,去感受孩子当前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可以用这类语言与孩子交流:你看起来特别着急,你的小脸通红的,我感觉你很生气。等等之类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情况。

03 “

即倾听孩子讲述发生了什么以及他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真实想法,可以对孩子说:能告诉我什么事情让你这么生气吗? 、“你对于这件事的感受是什么呢”

孩子给你讲话时,尽量不去打断孩子,把时间留给孩子去描述,也许有很多逻辑不通的地方,都可以等他讲完再去追问。

04 “

即在看懂和听明白当事人的表达后,用语言或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在使用共情式话语时,可以先对客观事实进行描述,再把孩子的感受说出来,并表达对于孩子的理解与接纳,接着再引导孩子表达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和认识,以及接下来的行动。

05 “

即用一些动作、表情或指导性语言做出对孩子理解的行为,鼓励期待,提出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解决问题。如:你刚才生气时把这些玩具弄乱了,现在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思考吧!

共情是打开孩子与父母心扉的钥匙,当然,也要避免掉进“过度共情”的陷阱。具体表现为时时刻刻“看”着孩子,并试图安抚“引导”他 。

比如:孩子走着走着,摔了一跤,可能他自己没有感到特别的疼和难受,妈妈连忙跑过去抱着孩子说:“哎呀,宝贝一定摔疼了吧,没事儿妈妈在呢,妈妈帮你揉揉。”作为家长,你也不需要时时刻刻“看”着孩子,或试图安抚“引导”。

另外,也要避免把问题的处理停留在共情。共情只是处理问题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有具体的指导、有鼓励、有乐观的总结。假如我们凡事都仅仅是停留在共情,而不注重引导孩子对待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法,必定会滋生孩子高敏感、高依赖性、逃避成长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