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模研究——信息技术理论与操作新授课探究式教学模式

[日期:2014-09-29] 作者:信息技术 次浏览 [字体: ]
 

信息技术新授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理论与操作新授课探究式教学模式

         亚美体育信息中心 唐军 熊丽 旷勇 宋云霞

 

由于计算机及其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再认识。使得我国的学校教育正在经历一场从教学过程到评价体系的深刻变革。本文从学校信息技术常规课程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对信息技术传统教学模式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构建一种在信息技术常规课程下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

一、  背景现状与问题提出

     信息技术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其本身是学科教育课程,同时,也是其他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开设时间相对较短,且并不纳入中考,因此师生家长的重视程度和关注度明显不如其他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多少现成经验可循,只能依靠自已摸索,在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1)、教师教学准备不充分,教学设计不规范。具体反映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教学过程体现不够,流于形式。

2)、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关注不够。表现在教学分离,教师不能及时关注、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教学指导。有的教师在布置练习后,就让学生自己安排、自由活动,缺乏教学评价;甚至教师上课不管学生,学生不受教师控制,课堂纪律差,秩序混乱。

3)、教师教学中对信息技术教育内涵领会不深入。教学沿用过去的计算机课,一味讲操作,讲方法,缺乏必要的教学情景。1)教师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忽略对问题解决及思想方法的培养。2)未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一味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知识的归纳总结、思想方法的提炼,学习过程的体验。主要体现在环节之间,知识点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比如:上一个知识点的总结和对下一个知识的必要引入,没有串好“主线”,感觉一节课下来,学生并不知道该掌握哪些知识,思路不明,层次不清。

4)、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活动单一。 有的教师一讲到底,课堂教学环节不够紧凑,抓不住教学的关键点,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习起来感到很累。有的教师不能灵活处理教材,完全按照教材呈现的内容和顺序教学,教教材、照本宣科现象突出。

学生活动单一,表现在有的教师在学生任务设计上,内容单一,全班学生都做一个练习,学生不能根据自身学习需要,选择感兴趣的任务,不能体现分层教学需要,不利于学生个性养成。

5)、教师教学中细节关注不够。 1)环境构建上,有的教师在进行word字处理教学时,学生机的word窗口界面中格式栏、工具栏布局调整不合理。2)学生学情分析上,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把握不准。比如:有老师在讲字块的移动时,要求学生调整古诗顺序,有的同学连古诗顺序都记不清,肯定完不成任务。3)学习方法的指导上,不能给予学生及时指导。有的学生在学习图块的基本操作时,未选取图块,就点复制,造成复制按钮灰度显示,老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教师却不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上述现象都属于细节问题,教师未保持足够敏感,不能及时捕捉教学中的问题现象,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所用的方法、手段以及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调整,使课堂效果不能达到最佳。

因此,出现问题往往上课效率不高,因此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组织好信息技术课、提高课堂效益,成为摆在信息技术课教师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一大难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其要求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的为中心的局面,逐步形成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面对信息教学的现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经过实验与研究,我们探索出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信息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二、    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4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直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经研究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现在已研究清楚形成定论的智能有七种:语言智能、信息技术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并认为不同的人智能组合不同,可能其中某种智能突出。但几种智能同等重要,没有高低之分。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上给我们主要的启示是:应该打破以IQ测试来判断人智商高低的观念,从而打破以语言和信息技术逻辑智能为核心形成的统一的课程结构。根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突出智能并形成不同的智能组合的论断,应针对不同智能结构类型的人设置不同结构的课程,从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简言之,要形成个性化的课程结构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林格伦的教学交往观点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研究表明:教师跟全班学生仅保持单向交往,其教学效果最差;教师试图跟全班学生保持来回交往,效果尚好;教师跟全班学生保持来回交往,也允许学生之间也有来回交往,效果较好;教师在集体中是一个参加者,他鼓励在集体中所有的成员,包括教师自己都有来回的交往,效果最好。我们赞同林格伦的第四个观点,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合作交流,学生是研究者、发现者,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    探究式教学模式介绍及目标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于七十年代提出的。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渐趋重视,并出现一些192.重要的研究成果。教学模式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所以,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科书和媒体等四个因素,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便称为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与一定教学目标和任务相关的具体操作程序,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是外界刺激被动的接受者和灌输对象;教科书是学习内容的载体;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与手段。

探究式教学模式,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探究式教学遵循“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的教学模式。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求知欲。

 2、改变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现状,运用有效引导学生的方法与策略,使学生自主参与过程中学习理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运用良好的评价策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探究的全过程,获得成功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
、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为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结合现实背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主动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欲望。以学生探究的出发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三维目标原则: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准确、全面、具体,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目标、还应有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知目标的设置应具有层次性,符合各类学生的实际。

活动性原则:信息技术课实际上又可以分为“以活动为中心”与“以问题为中心”两大类教学基本模式,在探究教学模式的教与学更多的是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基本目的,教师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和归纳,并小组讨论、探究、交流组内或组间抢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合作发中发展,在探究中不断创新。

主动、有效参与原则: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参与形式,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自主发展。

平等交往与和谐互动的原则:课堂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教学交往,处于民主平等的地位,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教师善待学生,营造师生个体交往、师与生群体交往、生与生个体交往、生生间的群体交往的不同交流形式。在师生相互合作与交往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强化,生生相互取长补短,彼此倾诉、关注,求得互相沟通、理解。

自主探究原则:在教学中,应设立各种情景,学生是以研究者的身份去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资料参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问题的结果,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计算机操作过程进行意义建构。课堂范例和练习中注重开放型探索的任务问题和操作过程,引导积级主动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及时反馈和激励评价原则: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收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适当的调空,及时解决他们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时遇到的各种问题。给学生创造环境让他们主动的表现自己,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成功,体验成功,从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

五、    信息技术课常规课程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信息技术课程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总的来说,其基本形式是以现实生活中具体情境及其相关问题作为出发点。诱发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沿一定的线索多向、全面、深层次的交往与互动,对问题进行探究。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是以一条主线,师生活动组成。主线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生实际及教学目标的需要而制定的课堂教学流程,两方面活动是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具体如下:

课堂教学的主线为

提出学习探究任务问题或完成操作过程→分析任务问题或完成操作过程→自主学习、探索实践,完成学习任务问题或完成操作过程的资料来源(网络搜索或书本教材——形成的学习积件)→相互讨论、互助实践发现对方不足并汇报展示、反思评价、拓展延伸(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课堂延伸创新探究实践认知

围绕着主线的学生活动为

感受情景→积极思维→自学和实践,合作交流→展示与互评→反思与提高,探究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学活动为:

呈现情景→思维点拔→方法导引,观察协助→激励评价→拓展创新

 

当前,我校采用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是四川省教科研所编辑出版,信息技术课程就是本质而言,30%的内容属于理论基础知识,如果信息与计算机的基础,另外70%是操作性知识,理论基础与操作内容是相互相成,构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新授课常规教育内容。对于信息技术常规教育课程内容,教学中可广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程中,基础理论内容偏重知识的逻辑理解记忆,因此,应侧重于对知识问题本质的探究;基础操作内容偏重对操作过程的掌握,侧重于结合实际的任务活动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在采用探究教学过程本质相同,但各有侧重。因此,信息技术新授课自主探究模式的教学基于理论课与操作类课两种分模式。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由于教学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差异,在采用基于理论课程探究教学的分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在设置问题方式及探究形式等有所不同,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又发展衍生出多种不同的教学变式,即如下图示:

 

  

计算机教学中对操作实践的内容较多,探究性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动手操作或实践的方式,自己主动的去发现或得出有关的结论。计算机是一门以理解操作和应用的学科,是实施探究教学的良好载体。教师要利用好操作教学,让学生在理解掌握操作计算机方法,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尤为重要。以前教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操作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学用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方法。

新课中基于操作实践课程的探究教学分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在设置问题方式、探究形式及学生操作探究过程等有所不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展衍生出多种不同的教学变式

 

1、    设练习任务的探究问题的自主探究教学变式。在演示操作方法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操作改为学生练习任务探索性操作。学生练习任务探索性操作变式,一般来说是对教材的操作变为主动性探学习,通常在操作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易理解的内容,我们在实际广泛用的一教学变式

2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实践探究教学变式。计算机作为重要课程,在和其他学科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更体现了工具性的特点。开展学科整合方面及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用明显,因此,计算机课程探究教学,以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作为教学探究问题是探究变式方向之一,利用整合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实施计算机教学探究学习, 学生及老师在实施计算机探究教学过程中,目地性及学生性更强。对计算机学科及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个双赢的教学.

3、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作设计的探究问题的终结性探究教学变式。学又至用,是计算机操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探究教学过程,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作设计的探究问题,是一个终结性探究教学变式。也是计算机课程中实行分层教学的一个方向。在计算机操作教学过程,必不要少的面总结终性的任务,采用此变式,让学生理解操作的目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地的探究学习。如学习word,布置学生制作小报任务,学生自主探究制作,学生不仅在制作过程熟练掌握word操作,制作的作品也容易让学生有成就感.而因此,在总结的操作学习中,常采用此变式。

计算机教育将科学探究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其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不管采那种变式的探究教学,是探究过程是一致的,实施是主要流程如下

(一)创设任务问题情景,提出问题任务

信息技术中基础理论内容与操作内容对于问题任务设计均要根据内容本身来设定。设良好的任务问题题,以扣紧教学内容为核心,体现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同时要求要以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创设以学生学过的计算机知识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的学习情境,设置有一事实上的趣味性、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通过知识之间联系或知识之间矛盾冲突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让学生有目地的参与教学活动,自已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新知。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从现实生活情景和已有生活经验发现提出问题。老师要善于从现实生活挖掘计算机素材,结合课堂教学知识设置情景。如计算机安全这一课,付秀军老师通过生活故事来引入计算机病毒的,教学内容联系实际。

2、通过故事、图片、录像、实物等多种媒体创设情景。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创造情景,可以即时提高学生的兴奋点。如我在讲解病毒时候引入了熊猫烧香始末的录像。

3、来自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作为情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老师应做有心人,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疑惑,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有的放矢创设问题情景。如,学生参与综合实实践活动关于PPT制作展示文稿,正是我们计算机学习PPT的重要情景教学素材内容。

4、通过游戏小品的形式提出问题。课堂教学中安排恰当的游戏活动,通过活动的情景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积级性。熊丽一课讲二进制数的特点,通猜学生的年纪数字游戏,提出二进制的问题,学生兴趣高。

(二)感知情景,分析探究问题;理清完成学习任务问题或完成操作过程的资料来源

在活动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方法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针对问题,提出实质性的可供探究的细化问题,创设积极的思维情景,以引导学生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互动。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探究:1重温回顾以前的知识方法巩固已有认知结构。2对已有资源认真细致的观察。3动实操作独立归纳与类比。4进行交流互动,互相借鉴,相互提高。5发表看法,展现自我,体验成功。6优化解决方案,构建知识结构。

    要完成自主完成探究任务或操作过程,就要给学生提供可以先行操作的资源进行探究学习,除了学生的教材作为主要资源外,我们现在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共享,或根据问题任务自身设计相应学习素材。的如我和付秀军老师在讲解病毒的时候,均要求学生除了书上资源之,还要学生利网上的病毒的介绍等资源。必要时,我们还应根据问题,设计相应的学习资料及素材,如我们针对较为简单信息理论时,所引入问题针对教学素材所设计,如,制作学习网页,学习PPT,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提出的问题任务。

(三)自主学习、探索实践,完成相操作过程流程或理解理论结构

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通过已有的资源,分析任务问题,得出相应的问题答案依据资源完成操作过程,建立起自已知识架构。这是学生自主观察,操作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的一个思维过程,是探究的核心

(五)得出结论,交流汇报展示,反思评价,形成知识体系

老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建构性探究,把发现的规律、操作方法上升为一般的结论,并通过适当的方法把这些一般结论纳入已有的知识构构中,建立知识系统和网络,形成知识树,从而构建自已的认知结构。在老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与审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已学习过程作了一个自我评价,以激发后继的学习热情。

教师引导学生谈收获,包括知识性收获和操作收获。并且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得自主探究得来成果在交流中升华,在交流中扩展,在交流中发现不足。同时,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介绍给全体同学。由集体讨论、辩论,使不准确的地方得到完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给予矫正,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注意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体现出课堂的民主精神

(六)、拓展延伸,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是计算机的主要目地,学生的认知结构建立之后,教师结合现实生活,挖掘与课堂相关的知识素材,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实践性练习,指导学生据此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收获更多,体验知识获得的成就感,达成三维目标。

五、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学生活动和问题探究”为中心,把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成信息技术活动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把学生看成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启发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框架,把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引向深入,打破了教师权威,书本权威,弘扬了学生的人格主动精神,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模式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框框,立足于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身心投入的自主探究活动,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侧重知识的应用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相互借鉴,相互提高。“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有探究的激情,有发现的喜悦,更有继续学习的热情。

2、模式注重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启发学生亲身体验研究信息技术的过程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学生深刻体会信息技术美。

3、模式关注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创设问题情景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信息技术问题,都体现了实践性原则。发展了学生信息技术建模的思想方法,强化了学生对“实践――信息技术――实践”的认识。

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以教学模式为导向,转变教师角色意识

教师的角色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教学模式作导向,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转变角色意识,将课堂由“教师教——学生学”变为“学生学——教师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给予引导。

2.以浓厚的兴趣为内驱力,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重要的学习内动力。“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教学模式是通过创设情境,以兴趣为先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励者,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导主要表现为,根据学生和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一开始就处于跃跃欲试的“愤”、“悱”状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不断向自主学习转化。

3.以独立思考为基础,培养学生探究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为基础,自主独立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

4.以合作交流为重点,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交流是建立在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它能使自学得到深化,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交际,学会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有高有低,在学习中有不同的见解,可以在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各自遇到的不同疑难问题,可以在学生间或师生间讨论解决。这样就形成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互动的信息交流形式。“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以学生的合作交流为重点,不断强化自主、合作的意识,学生必将逐渐学会合作学习,进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教学是信息技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信息技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还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益。

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的教学理念。实践证明,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到落实,教师成为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探究式教学模式实用范围及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章节都可以用探究的教学模式。由于信息技术的一般课程也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计算机课程是一个重操作的课程,理论少,操作多。对于较为理论的课程,我们可以采用探究式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可多采用网络资源及其他有效的教学资源,多任务多问题的学主自主探究学习理论知识,总之,以学生能充分理解记忆基础理论知识。相对操作课型,以任务驱动方式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更能深化操作过程,理解操作意义,效果很好。

作为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实践中,它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导演”的作用,其备课的内容加大,不仅要考虑教授的内容,还要考虑实施的细节,对于教师来讲,课前投入很大,准备必须充分。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时间的掌控、课堂的组织也颇具挑战性。其次,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程度也不好把握,作为强调调动学生能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到底能给学生多大的自由度也是一个难题。第三, 氛围要自由、民主 . 教师要善于营造高度民主、轻松活泼、互相理解的课堂教学氛围。第四,探究问题要与生活紧密结合 ,探究结果要有开放性和弹性。第五,作为由国外学者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还没有成型的经验和理论基础。国内学者的探讨大多集中在某个学科的教学体验上,系统的理论支撑还比较薄弱。

探究式教学模式以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共同创新,以问题任务为中心,充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求和小组合作交流,着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核心,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作为教师,要认识到探究的理念:学习科学探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有计划、分阶段、按步骤、有目的地实施,循序渐进地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科学探究的本质,教师要把握其精神,提高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 、四川《教育科学论坛》2003增刊之<建构主义终述><多元智力理论>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 、四川人民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

4、个别资源引自baidu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