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结业考试的要求

[日期:2024-03-06] 作者:信息技术 次浏览 [字体: ]

一、课程任务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性目标

1. 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 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2. 理解水平: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

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3. 迁移应用水平: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

(二)技能性目标

1. 模仿水平: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2. 独立操作水平: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3. 熟练操作水平: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三)情感性目标

1. 经历(感受)水平:从事并经历一项活动的全过程,获得感性认识。

2. 反应(认同)水平:在经历基础上获得并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

3. 领悟(内化)水平: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化的价值观等。

三、学习内容

八年级需要完成四川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经四川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19 年审查通过)八年级(下)的教学内容,同时完成七年级(上)、七年级(下),八年级(上)的复习教学。加*的内容暂时不考。

一)基础知识1.探索信息技术

(1) 理解信息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 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2) 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认识计算机常用硬件并了解其作用。

(3) 了解身边常用的信息技术,了解数字化时代的变化,感受技术带来的变迁3.信息的采集与整理

(1) 了解信息的来源和采集方法

(2) 掌握获取网络信息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3) 掌握信息的录入、整理和保存:文件夹的基本操作,中英文录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常见文件格式

(4) 了解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

(5) 了解信息的数字化4.信息道德与安全

(1) 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了解知识产权保护,能鉴别网络不文明行为,具有

健康安全上网的意识,合法使用网络信息

(2) 树立信息安全意识,掌握信息鉴别、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自觉遵守信息社会道德法规

(二)WPS 数据分析

1. 了解统计分析的一般过程

2. 设计表格录入数据

(1) 了解电子表格窗口的组成

(2) 掌握数据表的规划、输入及修改

(3) 掌握对工作表、单元格的调整、设置和修饰:合并居中、表格边框、字体大小和颜色设置

3. 数据加工和分析

(1) 了解数据的需求分析

(2) 掌握数据加工的基本操作:插入行或列、使用公式法和函数法完成求和、求平均值等计算、自动填充

(3) 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操作:排序、筛选4.图表分析

(1) 掌握根据数据分析的内容选择相应的图表:饼图、柱形图、折线图

(2) 掌握图表的基本操作:插入图表、调整图表大小和颜色、字体设置5.表达交流

学会根据图表分析数据,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三)演示文稿制作

1. 掌握演示文稿的规划和设计:框架构成、文字要求、色彩搭配

2. 掌握幻灯片母版的基本操作:母版设置、母版应用*

3. 掌握幻灯片制作的基本操作:新建幻灯片、添加文字、添加图片、插入音频、插入视频、设置超链接、设置动画效果、增加切换效果

4. 掌握幻灯片中的图片的基本操作:裁剪、改变形状、调整色彩

5. 掌握演示文稿的发布方法

(四)视频编辑

1. 了解数字故事的含义,知道数字故事的分类

2. 了解视频类数字故事的制作要求

3. 掌握制作视频类数字故事的一般过程

4. 掌握视频编辑的方法:导入素材(图片、音乐、视频)、视频剪辑与合并、视频保存与导出、制作片头片尾、添加字幕、转场特效

5. 了解视频发布的方式、掌握视频作品评价要点

(五)三维打印

1. 了解三维打印的含义和一般过程:设计建模、切片、打印实物、后期处理

2. 了解常见的三维打印机及材料,平面形成实体的方法、多种文字效果、着色方法、空心实体的实现方法

3. 了解三维打印技术的应用领域

4. 了解三维建模的含义,理解三维建模的基本思路,了解特征建模法的基本流程

5. 了解常用的三维建模软件,掌握网格尺寸及草图默认单位值,知道三维打印的文件格式

6. 了解封闭性曲线,掌握修剪曲线和测试曲线连通性;理解组合编辑的加、减、交运算 *

7. 掌握 3D One 中的鼠标操作,用 3D One 进行三维建模并保存文件等 *

8. 了解“项目学习”的一般流程:确定项目、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分享评价

9. 掌握抽壳、扫掠、圆角、通过点绘制曲线、投影曲线等工具。*

六)Python 编程与策略1.Python 基础

(1) 掌握启动 Python 默认 idle 编辑器的方法

(2) 掌握“代码编辑模式”与“交互式编辑模式”两种编程方式

(3) 能熟练运用 print()函数与 input()函数

(4) 掌握 Python 编程的基本格式要求(缩进、英文半角的括号、引号与逗号)

(5) 理解变量的含义,掌握变量命名规则,能熟练运用变量

(6) 了解整数与字符这两种最基本的数据类型

(7) 掌握 Python 中引入外部模块的基本方法import 语句

(8) 掌握 for 循环语句的基本用法

(9) 能使用 turtle 模块,绘制简单图形

(10) 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含义,能区分简单的对象、方法与属性 * 2.判断与循环

(1) 掌握 if 判断语句的运用

(2) 掌握 while 循环语句的运用

(3) 掌握 for 循环语句的运用

(4) 掌握 break 循环终止语句的运用3.Python 模块及应用

(1) random 随机模块

a. 了解什么是 Python 中的“模块”*

b. 掌握 random 随机模块的基本用法

c. 能综合使用判断语句、循环语句与随机模块,编写简单小程序 *

(2) openCV 模块与人脸识别

a. 了解 openCV 模块的基本作用b.了解人脸识别的基本步骤 *

c.了解分类器、识别器等概念与作用 * d.了解人脸识别在生活中的应用 *

e.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f.体验用 openCV 模块实现“机器学习” *

(3) 数据分析

理解数据的价值,了解什么是数据分析b.掌握如何在 Python 中进行常见数学运算

理解 python 中的“列表”与 numpy 中的“数组” *

掌握 numpy 模块最基本的计算函数

能用 matplotlib 模块绘制简单统计图

 * 4.生活中的策略

理解“有效策略”、“最优解”   能用伪代码整理、表达策略 *

四、教学建议

(一)领会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任务,学科核心素养是信息素养的具体表现。为了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于课堂教学中,实现课程的根本任务,首先需要领会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内涵。

(二)营造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为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形成应用便捷、资源丰富、内容可靠、环境安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利用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结合, 丰富教学手段,拓宽师生互动交流的渠道。学生在亲历数字化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字化环境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促进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教学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方案设计、新知学习、实践探索,具有创新特质的学习活动。项目学习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学习的本质,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能促进学生对信息问题的敏感性、对知识学习的掌控力、对问题求解的思考力的发展。在项目实

施过程中,各种能力的综合也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开展项目学习时,要创设适合学生认知特征的活动情境,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项目实践,形成作品。因此,项目学习应以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为目标,在项目实践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整体梳理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再以阶段性教学内容为依托,提炼学生习得知识后应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以此节点设计项目的推进路径,力争使项目的实施,既能合理渗透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又能有效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

(四)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问题解决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教师应从关注知识点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真实问题能力的培养。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既不能被桎梏于双基目标,又不能停留于三维目标,而是更多地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出发,站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高度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引导学生感受数字时代的学习与创新,感知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知道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进行有效的决策与选择,懂得运用技术去创新,而不是被技术所限制。

在数字化环境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进行深入的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学生可加入特定的论坛、社区,参与讨论,寻求帮助,体验从学习者到创作者的角色转变。

(五)关注基础水平和学生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分化很快,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

五、考试要求

(一)考试性质:义务教育阶段(7——9 年级)信息技术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 以考核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7——9 年级)对所学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获取新知、综合应用、探索新知的能力与水平。

(二)命题依据:义务教育阶段(7——9 年级)信息技术学业考试的内容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基本模块,参照成都市初中使用的四川教育出版社的《信息技术》(经四川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19 年审查通过)教材命题。

(三)命题思想:考试要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主要是考查学生所学模块的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命题原则:客观题和上机测验相结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适当减少客观题的比重, 增加上机操作测验的比重。关注信息技术与学习、生活的相互联系,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试题。

六、考试方式

采用专用信息技术考试软件进行考试,考试时间为 40 分钟,满分为 100 分。

七、试卷结构

(一)题型:选择题(单选):16%,判断题:16%,操作题:68%

(二)内容分布: 基础知识:18% 数据分析:22% 多媒体报告:22%   视频数字故事:8%       

3D 创意制作:8% Python 编程: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