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渗透健全人格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日期:2016-06-04] | 作者:信息技术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一、 研究背景
国家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整体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成都亚美体育确立了“人本化、规范化、创新化、现代化”的办学理念和“自主、合作、务实、求新”的校训。办学理念决定了学校必然选择素质教育之路。经过认真研究,学校选择了“课程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努力创建并实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理念的素质教育模式,开发校本课程为其中的一个重点,因此学校提出了德育教育课程化。为了在德育中落实“人本”理念,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努力推进德育的课程化、序列化、活动化,构建以“健全人格教育”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需要。
1.信息技术教学的最大目标: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的界定: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①信息意识
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有多高的信息素养,首先要看他有没有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有多强,即碰到实际问题,他能不能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
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信息问题的敏感程度,是对信息进行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
②信息能力
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能不能采取适当的方法,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则要看有没有信息能力了。
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信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信息技术及其工具的选择使用、信息处理过程的设计等能力。
③信息道德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同时也引出许多新问题。如个人信息隐私权、软件知识产权、软件使用者权益、网络信息传播、网络黑客等。针对这些信息问题,出现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这就形成了信息伦理。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信息伦理,体现了一个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
这三者中,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并渗透到信息能力的全过程。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激发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作用和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应用信息的意识。信息道德则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确应用的保证,它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总之信息道德直接跟人的思想观念、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紧密结合,跟人格教育直接关联。
2.信息技术教学中带来的便捷与威胁并存
近年来,电脑走进学校,为我们初中学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信息获取渠道,并使基于网络进行的自主探索学习成为可能,这无疑对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数字化乐园中,是非、善恶和美丑俱存。电脑及其网络对我们初中学生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和极强的吸附力。另外,在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由于过分地强调人机交互,以虚拟的情景替代了现实的存在,而忽视了师生情感交流,这些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甚至很多教师都只关注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技术层面的问题,只看到电脑及网络的“亮点”和优势,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忽视了信息网络的负面效应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形成阶段的初中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同时,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或者不道德的行为。
3.我校学生在相关领域所表现出的人格不健全的现象
①在信息技术课上喜游戏、聊天、帖吧、网络小说等,有出入网吧的现象;
②在网络上有不同于现实的表现,有不符合网络道德,网络文明的行为;
③不注意、不具备网络安全的基本常识,不懂得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以为网络是片完全自由、开放的领地;
④易接收网络上传播的新奇的社会文化现象,而忽略对它们的辨别;
⑤不爱护学校微机室、教室多媒体设备,不能安全规范使用相关设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容易出现的违纪违规现象;
⑥感知信息技术中的美,技术与艺术、文化的结合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
4.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目前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稳步推进、逐步完善,健全人格教育课程实际上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一个重要序列。而信息技术作为广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四大组成部分之一目前的教学却往往局限于课本本身,忽视拓展与外延,忽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信息技术与健全人格教育相结合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也是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迫使我们开展相关的研究。
基于以上三个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研究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将人格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必要的结合就成为了必要。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我们提出的健全人格是以心理学为基础,但延伸到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方面的意义。
人格: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各种意识倾向与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人格从内在上决定着人的行为倾向,所以人格是决定着人的未来发展的内因。社会中每个人的行为倾向决定着社会的状况,所以人格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健全人格:是研究人具有什么样的人格,即具有什么样的意识倾向,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行为方式,才更有利于个人全面可持续地发展,也更有利于社会全面可持续地发展。换言之,更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格是健全的人格。
初中生的人格教育:人格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建立发展起来的。因此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既有先天的遗传基础,也有后天个体所处的环境因素,这一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绝大部分时间要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教育对人格形成和定型有着深远的影响。所谓人格教育就是教育者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对正在成长的每一位正常的个体实施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的社会活动。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健全人格教育的实践探究:
从前面的研究背景我们就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的人格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学科综合性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强大优势。我组《初中信息技术渗透健全人格教育的实践研究》子课题是在学校《初中生健全人格教育课程研究》总方案的指导下,立足于在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校科技节等各类活动中,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三维目标,从知、情、意、行将健全人格教育全面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具有一定指导性、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的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策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善于接受国内外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目标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可以渗透哪些健全人格要素
经过对教材内容的仔细分析,对学校相关活动设计和构想的研究,初步明确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可渗透以下健全人格要素:
思想观念——人生观之“个人与群体”;
思想观念——世界观之“存在与规律”、“已知与未知”;
思想观念——道德观之“诚信正义”;
性格特征——自我之“自尊”、“自律”、“自我保护”;
性格特征——情感之“审美感”、“理智感”;
性格特征——意志之“自觉性”、“自制力”;
行为方式——文明礼貌之“促进人际交往”、“爱护劳动成果”。
达到的效果:
1.(学生)通过实践研究,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使之在思想观念、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有相对正确的导向,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行为倾向。跟学科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爱护学校计算机设备,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②遵守网络道德,注意网络安全,保护个人财产和隐私,正确认识各种网络文化和现象;
③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
2.(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实现用健全人格的要求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我们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促进研究者本人健全人格发展,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科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①制定出一套指引学生合理、有效使用计算机的方法和策略;
②指导学生面对各种网上行为时注意自律和自我保护,并且教师能做到身体力行;
③提高教师自己的信息意识和能力;
3.(学校和学科)构建以“健全人格教育”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以及相应的德育课程评价体系,推进德育的课程化、序列化、活动化,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特色鲜明的校本德育教育模式。
具体在学科上表现为:开发一系列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健全人格教育课题和活动,并形成适合于信息技术教研组的一套可操作的方法与体现,促进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四、研究的主要策略和内容
我们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开展研究
1.在课本教学内容中体现“健全人格教育”;
[操作方法]:结合学校课模研究,在教学目标中注意体现健全人格教育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教学设计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来体现,做到一课增加一个新目标,更好的体现信息技术课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元素。另外在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学评价等方面也将健全人格要素作为一个重点,现已经根据学校的要求对信息技术课堂评价表进行了修订,健全人格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被强制性的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见附表1)。经过前期的准备和初步研究,我们列出了以下与健全人格结合的课题和结合点(见附表2)。
2.有针对性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教育”;
[操作方法]:经过初步思考,拟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开发一系列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些课题都有以下特点:是在我校学生的现状基础上开发的;是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是具有信息技术时代特征的;是充分体现综合和学科融合的。
已经开发和即将开发的课题如下:
①中学生网络道德(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开展专题教学,现已有课例。主要讨论网络文明、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等相关内容。)主要体现要素:性格特征“自我”中的自律。
②网络流行语与流行体现状调查与思考(信息技术与语文、思想品德等方面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计算机带来的新文化思考,可开展专题讨论和教学。主要认识、分析网络流行语与流行体在青少年中大量流行的原因,这种现象对中文传统的一些积极或消极影响,这种想象对青少年个性成长、未来发展的影响。流行语:网络中大量的流行用语,流行体:借助计算机这门工具诞生出的大量新奇的特殊符号和组合。)主要体现要素:思想观念“世界观”中的存在与规律、已知和未知;性格特征“情感”中的审美和理智
③爱我校园—学校微机室使用规则、计算机设备使用规范(结合学校目前微机室一些违规和破坏现象,教室多媒体设备的损坏及其管理情况开发一堂文明使用与规范管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组织讨论和开展专题教学。)主要体现要素:性格特征“自我”中的自律;性格特征“意志”中的自制力;思想观念“道德观”中的诚信正义;行为方式“文明礼貌”中的爱护劳动成果。
④健康生活、远离网吧(调查目前网吧的一些不健康、不安全因素,分析中学生为什么喜欢进网吧及其危害。可实地调查、组织讨论并开展专题教学。)主要体现要素:性格特征“自我”中的自律;性格特征“意志”中的自制力。
⑤电脑作品欣赏、设计与制作(结合科技节、课创大赛开展优秀电脑作品欣赏、分析与设计制作,将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综合实践等成分结合到作品制作中。可结合相关活动开展专题教学,现已有课例。)主要体现要素:性格特征“情感”中的审美感。
⑥了解网络法规,网络谣言的散播与辨别(针对网络上不少人因不注意国家网络法律法规,肆意编造与散播谣言,触犯国家法律的情况越来越多,探讨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与对待的问题。)主要体现要素:性格特征“自我”中的自律;性格特征“意志”中的自制力。
⑦电子商务与网络安全(因为电子商务的便捷,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如何识别网络欺骗、诈骗,维护自身人身和财产安全,现已有课例。)主要体现要素:性格特征方面的自我保护;思想观念“道德观”中的诚信正义。
3.“信息技术课前2分钟”网络新闻大事推荐活动;
[操作方法]:因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后往往会有一段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普遍就是玩网页小游戏、阅读网络玄幻小说、鬼故事、明星新闻和网上购物等,这些中很多并不算积极的上网方式;同时因为学生学业繁忙,根本没有时间观看电视新闻,阅读报纸杂志,他们基本生活在学校和家庭这个很小的环境里,对其它事情基本不知,也不太关心。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好这块阵地,引导学生更广泛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国家、国际中的各种大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些也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有很大的影响。
具体操作为利用每堂课前2分钟时间,将精选的一周网络新闻大事件向学生进行推荐,引导他们在信息技术课堂剩余的时间上网浏览相关新闻事件,也逐渐养成更健康的上网方式。
4.在科技节、科创比赛中贯彻体现“健全人格教育”;
[操作方法]:加强辅导出优秀作品,潜移默化中感受提升。科创比赛中电子作品中关于社会、人文、综合实践方面的题材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一定的帮助,好的作品需要一定技术,也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感,这都是与健全人格相关的内容。每年的9月和10月是参加科创比赛作品制作季,需要继续完善培训机制,细化培训指导内容,让学生制作出更高水平的作品。
科技节中的计算机组装取得好成绩需要组织、团结、合作与分工,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5.利用教研组展板、学校网站开展“健全人格教育”。
[操作方法]:信息技术组已经在2014年和2015年制作了三期健全人格专版,加大信息技术健全人格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在教研组网站也专门划出了一个版块作为健全人格教育的阵地。
6.在期末考试中体现健全人格教育。
[操作方法]:非中考科目的信息技术给了我们足够大的发挥空间,把握住最基本的,给学生需要的,体现出学校办学理念是指挥我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思想,因此在考试中我们也可以加入一些体现健全人格的试题。我们现在要求每次学校期末考试中至少有10%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健全人格相关问题的认识。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总结归纳法和案例研究法等。
1.调查研究法。
选定调查对象并了解其基本情况,确定调查范围,研究相关理论、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进行人员安排、规划调查程序;按计划进行调查搜集材料(根据调查实际进程可对调查计划程序进行调整);整理(分类、统计、分析、综合)调查所取得的材料数据写出调查报告。
2.文献研究法。
对健全人格教育的相关文献查新和学习借鉴。搜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并进行筛选;阅读文献并作摘要建卡;立提纲将摘录的材料进行归类(并对每类作适当说明)。
3.行动研究法。
根据研究目标,通过行动研究,开发健全人格教育课程,形成健全人格教育的实施途径和策略,并在实验中不断反思完善。
4.总结归纳法。
实验教师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总结规律,并概括共性,使之规范化、系统化、序列化,通过归纳、筛选、概括,把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的角度来审视和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完善。
5.案例研究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人的发展所涉及的理论是很宽泛的,如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等。以下仅从健全人格的要素的确定,以及培养初中生健全人格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应遵循的原则的角度,列出主要理论依据。
(一)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特殊形式——人脑的机能。
世界上一切事物(物质的和精神的)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事物都是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运动变化,其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世界及其变化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间接经验的学习是依据前人或他人的实践),实践也是检验人的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世界是客观的,但人的认识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所以不同的人都只是认识了同一事物某些属性而非全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化,人不能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人可以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但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必须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版)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论述。
“宪法”第十三条以及从第三十三条到第五十六条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如下论述: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有休息的权利。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公民在行使自由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物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三)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现代自然科学对物质的认识正在向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深入。宏观上对宇宙的诞生和变化以及大尺度范围的宇宙空间,微观上对亚原子粒子的性质,相互作用和变化已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革命性的成就,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从而证明世界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但是从人对宏观和微观世界的最新研究成果都显示出,人对世界的认识还很肤浅,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还证实了人类以往对世界的认识有许多谬误。从而告诫人们,对世界已经取得的认识和对未知的世界,我们都要保持理性和谨慎。不能以为我们已经取得的认识绝对正确,也不要以为未知世界已经不多,很快就会被完全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有求索的心态和勇气,继续向未知世界探索。
现代自然科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些进展一方面表明人类可以依照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造福,与自然和谐相处;另一方面也表明过去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改造有许多违背自然规律的成份。人类这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后来都遭受了自然的报复。现代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人为破坏造成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
(四)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
1. 普通心理学关于兴趣、情感、意志、动机、需要、行为、个性、气质、性格等的论述。
2.“人本主义理论”。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该理论把人的本性和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认为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需要的实现,个体为了自我实现会发挥他的潜能,使得“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
人要实现的需要有七个层面: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本主义理论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自我实现,让人从较低层面的需要实现逐渐达到高层次直到最高层次需要的实现。也就是在人满足生理、安全等低级需要的前提下,引导人向爱与归属、尊重、认知、审美直到追求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发展。该理论认为人本身具有在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超越自我实现高层次需要的潜能。该潜能是否能充分发挥作用要看环境条件。和睦、真诚、理解和信任的环境是激发潜能的良好环境,而专制的环境是不良环境。
人本主义提出了适合受教育者潜能发挥,不断超越自我向高层次需求发展的五条教育原则。(1)自我同一原则(使学生寻找内在的同一性,减少或消除人内心的矛盾和精神上的分裂。并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自然的统一);(2)启发性原则(不要只通过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理性控制,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交流,优美人格的感召,学生自我体验展示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3)美育原则(重视音乐、舞蹈、美术及其养育教育);(4)超越性原则(一是对自我的超越,超越低层次需求向高层次需求发展,二是对文化的超越,能以一种超脱和客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置身其中的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从而培养一种文化批判精神和文化包容力);(5)价值原则(使学生获得价值感、努力挖掘激发学生内在价值,使学生获得生存的意义)。
3.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论。面向现代化,就是要吸取人类最先进的文明进步的成果。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就要向现代发达的文明社会学习。面向世界,就是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学会与世界不同文化交流沟通,理解包容不同文化。面向未来,就是要立足于个人和社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和研究思路
(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行为的着眼点是学生,因此在研究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引导学生自我重塑健全人格。
2.整体性原则:学生人格的形成决定于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又和它个人的经历以及心理特质有关。在研究中既要注重校园育人氛围、教师教育教学方式,也要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学校的健全人格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健全人格教育要坚持循序渐进,并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不同途径展开,需要所有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全面参与。
3.发展性原则:健全人格教育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
4.差异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了解和发现不同年龄和不同环境下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将群体教育与个别化引导、疏导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以引导为主,使健全人格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系统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从指导思想、内容、方法、设计、评价等方面都注意系统化、序列化,要避免随意化、盲目性。实施计划要明确而细致,实施方案要时时检查落实,坚持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是学校总课题《健全人格教育课程》一级子课题下的二级子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格健全教育》,由信息技术组进行实践研究。
要求本组教师学习学校的健全人格纲要,学习学校健全人格教育研究总课题方案,学习本学科的研究方案,以及本学科要结合教学内容贯彻哪些重点人格教育因素的说明。要求教师在健全人格方面给学生作好示范。
1.以课堂为主阵地,精选素材,渗透人格教育。
2.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3.充分利用各种课外活动,搭建健全人格教育舞台。
4.教师全员参与班级管理,推动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健全人格教育内容切忌大而且空。目标太高远,对初中生来说,一开始还难以理解。我们以往的德育为什么效果不佳,开始就讲大道理,脱离学生生活体验的实际是重大原因之一。我们倡导的健全人格教育,基础是心理健全和道德提升的教育,然后才是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我们是从学生作为一个人出发,研究怎样才能让其人性得到完善,而不是为了把一种什么观点灌给学生,不能把为了应试的政治思想教学课的观念和模式用在这里。当然,个人和他人、社会乃至民族人类是不可分的,个人的发展和成长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乃至民族、人类。但是,从初中生作为一个个体,我们要用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方式,从学生个人说起,从其身边人身边事说起。要求学生也从小事,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做起,逐渐扩大。不要一开始就说得很宏大,学生根本就无法理解,更不要说共鸣。
健全人格的教育方法,要尽量减少说教方式。要通过营造氛围,提供事例,或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去感悟体验。如果是讲道理,应尽量采用探究,思辨的方式,允许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思辨学生才能理解,不要急于把什么结论强加给学生的。
八、课题研究的周期和步骤
研究周期为三年半(2013 年1月至2016年8月),大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探索准备阶段 (2013.1——2013.12)
建立本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主研教师,扩大研究成员,让更多教师参与其中,带动全组教师学习《健全人格教育课程纲要》及相关理论。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 (2014.1——2015.8)
通过研究,将信息技术教学与人格健全融合从前面所述的四个方面开展研究,组织研究人员对相应子课题进行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通过上研究课进行实践验证。组织教研组全体教师讨论、学习,并自觉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实验,以检测其可行性、实用性及科学性。形成相关研究论文、典型案例(主题活动案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初步形成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 (2015.9——2016.8)
收集整理研究课中的典型课例、课件、说课反思等资料,对子课题进行分组讨论,广泛征集意见,再集中主研人员集中讨论并修订完善,开发健全人格教育课程。
修正研究与实验偏差,寻求新的突破策略,寻找新的人格教育方式。
综合研究实验的各项成果,探索存在的问题,形成课题总结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研究方案(文字资料)
2.研究报告(文字资料、PPT)
3.信息技术健全人格教育课程校本教材
4.信息技术组健全人格教育课程管理与实施办法
5.信息技术健全人格教育实施途径
6.研究论文集(文字资料)
7.典型课例、活动案例和优秀课堂教学设计集(文字、光盘等资料)
8.符合健全人格教育教学要求的新的课堂评价表
十、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主要研究人员 |
姓名 |
职务、职称 |
研究分工 |
付秀军 |
教研组长,中一 |
研究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主研人员,方案实施与反馈 |
|
宋云霞 |
中学一级 |
研究方案的制定,教研组之间的交流沟通,主研人员,方案实施与反馈 |
|
唐军 |
中学一级 |
参研人员,方案实施与反馈 |
|
旷勇 |
中学高级 |
参研人员,方案实施与反馈 |
|
詹超 |
中学二级 |
参研人员,方案实施与反馈 |
十一、研究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研究制度,包括学习制度、研讨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奖励制度,加强组织管理。
1.学校成立总课题组开发健全人格教育总课题(教科室牵头)、总课题组的任务是制订在全校进行健全人格教育的总方案,指导子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
2.信息技术组建立健全人格教育的子课题组。
3.本组子课题由付秀军、宋云霞负责,全组参与,方案的实施和管理由德育处牵头,教科室协助。全校研究和管理的日常工作由张校长负责。
(二)人员保障
1.专家指导小组
四川省教科所科研管理室王真东主任、青春主任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胡燕所长
双流县研培中心理论室易恩主任
双流县教育局德育科赖玲科长
双流县研培中心德育研培员周蓉老师
2.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高志文
副组长:张润林 王伟
成 员:邓光伟 刘尧树 周宗友 杨红 黄世忠 文传福 田志明
3.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付秀军
主研人员:付秀军、宋云霞
参研人员:唐军、旷勇、詹超
(三)经费保障
研究实验所需经费与资料,由学校提供。
十二、典型课例
(附后)
执 笔:付秀军 宋云霞
2016年3月24日稿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高志文校长《亚美体育健全人格教育课程纲要》
高志文校长《关于健全人格教育研究的指导意见》
亚美体育健全人格研究方案(第五稿)2014.3.18《健全人格教育课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