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美国夏令营之一——北卡营地
[日期:2014-09-09] | 作者:外事办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2014年美国东西部夏令营(北卡营地)有感
刘意佳 徐然
本次历时一个月的美国游学从东部经济、政治中心到西海岸怡人的海滨城市,从承载着国家荣耀的圣殿到草根的百姓家庭,从市井的餐厅文化到学术思想碰撞的课堂。美国——一个离我们遥远又模糊的神秘国土,在这一个月的探索中,它的面纱一点一点被我们揭开。一路走来,情不自禁地要将所见所闻与自己的祖国加以对比,同时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本次美国东西部的游学之旅的确是以“学”为主,让学生们在“游”中学,在实践中学习的大好机会。在东部,我们游览了美国的三大著名大学(哈佛、耶鲁和麻省理工),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和经济中心(纽约)。在西部,我们参观了代表美国军事实力的圣地亚哥军港和航空母舰,以及充满幻想和创新的迪斯尼乐园和环球影城。这些地方代表了美国的各个方面的先进和文明程度。参观和游览之后,学生们不得不感叹美国的繁华和先进。
在北卡营地的18天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深入美国家庭和学校,近距离地了解了美国的中学教育和人文思想,从表面的繁华进一步认识到发达国家制度的完善、人民的高素质和管理的发达。通过观察和与当地美国人的交谈,真正地了解了一些“美国精神”。
一、美国的“自由精神”,是建立在一定范围之上的自由。
美国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发达国家,也是推进自由、民主最成功的国家之一。“自由”也是这个国家最引以为自豪的精神文明遗产。200多年前的立国先贤们正是秉承这一理想,抗击着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而在美国人眼里,自由绝不是一句口号,从那时起,它就像基因一样融入到每一个美国人的血液里。甚至,以最高法律形式来诠释“自由”的含义,美国宪法规定,如有可能美国联邦各州均有权利脱离联邦,自成一国。
但看似无限的自由,却有着它隐形的外衣,和难越雷池一步的界限。我们师生一行在Camelot Academy 这所学校上课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出现了问题。由于某些学生们带着来美国旅游的目的,显得非常的自由散漫。偷偷玩手机、在上课时嚼口香糖、说小话、疯玩打闹的现象时有发生。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然几次制止但很快就我行我素。个别学生认为美国课堂开放、随意、百无禁忌也就有恃无恐。终于,几天下来无数次为控制纪律喊哑了嗓子,Amy老师终于歇斯底里的发飙了。校长也快马赶到,学生得到处罚——暂停当天一切活动并在校长办公室反省、写检讨。“自由”在这一刻被权利剥夺了!再次回看课堂,安静、有序、高效、热烈! 若个人自由不受一定约束,那其他人受教育的自由便被个人所妨害。“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东西方在某些意识形态是如出一辙的。美国人的思维之一就是捍卫绝大多数人的自由权益,对个人的违规受到的绝对是重罚。据美国老师介绍,如偷盗行为,大多数的学校会选择驱逐学生;再比如,一个美国未成年女生遭到猥亵,根据情节施害者也可能会被劝退,等等。应该说,法制观念从每一个公民的初等教育就开始了。原来,法制不只是立法者的事,也不只是执法的事,应是每一个公民的事。
二、尊重、创新、团队精神——美国学校教育的不二法门。
n“尊重”,是美国人第一个要学会的词。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由多种族、多信仰、多文化、多阶层构成的国家,如何让国家有序的运行,惟找到兼容并包的理念才能和谐相处。“尊重”也是我们在美国课堂被介绍到的第一个词,在老师的介绍中,尊重被细化到具体的行为——即孩子们听得懂、办得到的事儿。如面对老师的讲解,或同学们的发言应当保持安静,学会倾听。当别人犯错或出丑时不应嘲笑等等。
n“创新”,在深入美国课堂后,我发现美国人将大把的时间放在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大搞手工作业或发明创造的作业,老师们似乎并不急于将海量的知识融入到短暂的课堂,也并不期待学生“学到”多少知识,因为在他们的逻辑里,学的再多如果不会独立思考和使用,那些信息照样会变成“知识垃圾”,老师有足够的耐心等着学生消化知识,此刻老师赠与学生知识显得是那么的吝啬,学生对于知识反倒是无限的渴求,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初等教育,结果就导致了学生带着在中学学到的学习技能和学习能力走向了高等教学阶段。而在那里,学生会如饥似渴地充实自己知识体系,阅读量之大、学术氛围之浓超乎我们的想象。这让我不禁回忆起我们的大学时光,好像通过了高考的洗礼我们的人生就到了巅峰似的,恋爱、游戏、玩乐,大学成了我们尽情享受高考重压后回赠的厚礼。在美国,教室变成了实验室、手工作坊、图书室、辩论场,而教师的身份是答疑者、组织者、协助者、分享者。教室可以从学校搬到某个公司的办公室、某大学的实验室、森林里、废品回收站、生活的小镇上……所有学生的创造热情被毫无准备地点燃了!“发明”、“创造”这些似乎只属于科学家的词儿突然变得离我们好近好近。
n“团队精神”。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团队为单位,集体协作被显而易见地内化在“尊重”,“创新”之中,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纽带。老师带领学生们参观了Durham市的一个名为“Underground”的公司,该公司正如其名一样建于地下,是服务于成百上千家新公司的IT技术创业公司,该公司被分为一间间小办公室,每间仅为10-20平米且用透明玻璃隔开,而每个办公室即是一家公司。要知道,这些公司为能在Underground上班每月得付800美金的房租,为的是得到在同一领域公司的共享成果和新思想的碰撞。在公司内部有一面长达10米左右的白色面板,任何一个人都能将自己突发的想法写在上面,从而引来读者的回应。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发挥团队的最大力量,他们既有竞争,更有合作。这种公司所创造出的经济效益可能远远超过我们国家的一个工业园区。团队精神的培养被老师们精心设计在每堂课之中。学生们每天都大量地开展小组合作和团队协作去完成任务,进行小组间的竞赛。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使用英语,对学生的听力、口语、理解能力和协作的能力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提高。
为了让学生们学到更多,在参观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中国老师也见缝插针地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如:美国为什么环境这么好?为什么美国人收人那么高而物价那么低?美国的教育到底好在哪里?等等。学生们在与美国家庭的接触中也有很多的心得体会,受到了一些在文明礼貌、奉献分享、独立自主等方面的影响和熏陶。学生们普遍感觉学到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收获很大。老师们也非常羡慕美国教育中对学生的独立性、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并希望在现行体制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为学生们开展一些富于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活动。
但是,在本次游学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如: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学生在生活方面表现得特别娇气,抱怨太多;学生处理事情的能力差,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对金钱没有概念,花钱大手大脚;纪律观念缺乏,以自我为中心;生活经验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差等等。从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感到学生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源于家庭教育的问题。所以,我们临行前的培训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要更多地关注对家长的培训。